事情發(fā)生之后,商人變得很消沉,他開始封閉自己,不與人交往,心中充滿了怨與恨。直到有一天,他遇到了他的老師。老師聽他講了事情的經(jīng)過后,給他講了一件事:
有一個人要開車回家,車子行駛在高速公路上,緊跟在一部貨車的后頭。貨車上堆滿了重物,不幸,車頂上固定貨物的繩子并沒有綁牢,東西瞬時落了下來,砸在了他的車上。這個人雙腿因此斷掉,人生的后半輩子將在輪椅上度過,他充滿了怨恨。老師去看他,希望他能從痛苦中解脫出來,于是問了他幾個問題。
老師說:“是誰選擇開車上路的?”
“是我?!?/p>
“是誰選擇在這個時間回家?”
“是我?!?/p>
“回家的路有那么多條,是誰選擇走這條路?”
“是我?!?/p>
“高速公路上的車子這么多,是誰選擇開在這部車的后面?”
年輕人低著頭,若有所思地回答說:“還是我?!?/p>
老師繼續(xù)說道:“東西沒有綁好,可能會落下來,這是已存在的事實,無論如何砸下來的結果是一定會發(fā)生的。如果沒有砸到你,也可能會砸到別人。但此刻的結果是誰讓它發(fā)生的呢?如果不是你選擇在這個時間上路,不是你選擇走這條路,不是你選擇跟在這部車的后面,甚至沒有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,那么即使東西掉下來,也沒有人會受傷,不是嗎?所以,你認為你究竟該不該負責任呢?”
老師講完這件事后,這位臺灣商人深深地反省了:是的,是他自己決定要借這1800萬元,而不是180萬元或1.8萬元。這位商人想通后,決定扛起一切責任。而就在那一刻,所有的怨恨都不見了。
他理了頭發(fā),買了一套新西裝,重新開始為事業(yè)打拼,工作比以前更努力也更謹慎了。后來他不僅在短時間內償還了債務,并且重新為自己的工作找到定位,現(xiàn)在他的企業(yè)已經(jīng)越做越大,因為知道他這件事的人,都認為他是一位值得敬重和信任的人,有生意都愿意交給他做。
點評:沒有人一生都是一帆風順的,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遭遇一些艱難險阻,會遇到挫折。你可以選擇怪罪別人、詛咒老天爺不公平,但這些都不能改變事實。而若能從這些挫折中吸取教訓,為自己負起責任來,那么這堂“課”不管代價是多少,都是值得的。就從現(xiàn)在開始停止埋怨吧,你的未來將會從此刻開始與眾不同!